13262622319

新闻资讯

智领先行

致力于为养老护理和健康管理领域的专业人士和学生提供创新的实践性学习环境

※ 您的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齐鲁策论|嵌入式养老,如何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米”

发布时间:2024-04-15      点击次数:146
■受传统文化等因素影响,我国多数民众更愿意居家养老,社区支持下的居家养老被认为是成本更优、财政负担较低、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方式
■嵌入式养老全面推动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是近期及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方向
破解养老服务“最后一米”难题
□ 马永兴 孙明霞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和人口负增长叠加,养老服务成为关系百姓生活幸福感、获得感的重大需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多处谈及养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布局养老生态,彰显对“老有所养”的关切。受传统文化等因素影响,我国多数民众更愿意居家养老,社区支持下的居家养老被认为是成本更优、财政负担较低、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方式。如何打通养老服务的“最后一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课题。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不足,“最后一米”难题亟待突破
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家层面积极推动养老事业建设,将亿万家庭的“家事”上升为“国事”。我国养老服务政策制度不断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实现“从无到有”。“十四五”时期,要大力推进居家社区机构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实现“从有到优”新突破。
经多年探索,山东省初步形成“9064”的养老格局共识,即约90%老人在家、6%在社区、4%在机构养老,且居家和社区养老呈融合态势。目前三大板块发展不均衡,居家和社区养老是短板。居家社区优质普惠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养老服务存在供需错位:养老服务需求呈“橄榄型”,而服务市场供给呈“哑铃型”,即困难人群养老由政府兜底,高端人群有能力购买个性化服务,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等收入老年人却处于养老服务的“夹心层”。在家庭养老照护功能日趋弱化的形势下,子女常处于养老、抚幼、工作“三头烧”状态,“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困境屡见不鲜,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急在眼前、利在长远。
目前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主要集中在家政服务、精神慰藉、助餐配餐等生活服务,而居家高龄、失能老年人急需的长期托养、康复护理等则极为不足。业内认为,养老概念有两种内涵,一是“小养老”,即面向失能、半失能群体的刚性需求,约占10%;另一个是“大养老”,涵盖文化、体育、旅游、金融、教育等。当前养老服务供给不足主要指“小养老”,这一人群需要政府长期照护,剩下90%则是要“动”起来,把银发经济活力发挥出来。从照护服务的角度看,失能、失智、高龄老年人,独居、孤寡、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纯老年人家庭等是政府支持重点。找准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痛点”精准发力,进一步厘清政府、市场的界限,对于构建与山东省经济发展、文化传统相契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事业、产业协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探索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米”
近年来,我国养老服务经历了不断探索、持续升级的发展过程,居家社区养老不断向标准化、品质化跃升。我国连续多年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各省区市因地制宜探索养老服务供给方式。嵌入式养老全面推动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是近期及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方向。嵌入式养老,即以社区为载体,以资源嵌入、功能嵌入和多元运作方式嵌入为理念,通过竞争机制在社区内嵌入一个市场化运营的养老机构,整合周边养老服务资源,为老年人就近养老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便利化的养老服务。目前主要有上海“长者照护之家”(政府购买型)和北京“养老服务驿站”(政府投入、专业的法人机构运营)模式。
2023年11月印发的《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提出,选择50个左右城市开展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先行试点。其中,“养老托育”位于面向社区居民提供七种服务的首位。嵌入式服务设施可整合社区专业护理、生活照料、临时托管、医疗康复、心理慰藉、社交文化等资源,也更适于嵌入助餐等老年高频需求的生活性服务,通过“中央厨房+若干助餐点”等模式,推动老年助餐服务依托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多点布局、服务下沉、方便可及,让更多老年人吃上家门口的热乎饭。此外,养老服务机构等依托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可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探访、助洁、助浴、助医、助行、助急等养老服务。嵌入式养老集中了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三者优势,打通了“9064”的壁垒,既可提供机构入住养老服务,又可提供入户养老服务,搭建家庭与社区、市场、政府共担互补、协同发力的老年照护网络,让老年人享受到有尊严、有温度的“夕阳红”生活,让老年人实现就近就便养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家门口”养老实现路径。
增强养老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助力“养老”变“享老”
立足“保障性”要求,牢牢兜住底线,完善基本养老服务。发挥好政府“保基本、兜底线”职责,聚焦失能、失智、高龄等重点人群,完善基本养老服务政策(制定服务内容清单、服务标准规范、服务价格指南并向社会公开),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养老服务制度。根据养老服务的对象、特点,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并对服务效果进行监督评估和定期考核。进一步完善长护险顶层设计,逐步将长护险从医疗保障体系中分离出来,稳妥探索将长护险作为独立险种,建立多元可持续的筹资机制。适当提高职工长护险个人缴费标准,发挥好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中的支撑作用。
突出“普惠型”需求,聚焦扩容提质,大力推动普惠养老服务。将社区作为推动养老资源向老年人身边、家边、周边集聚的最佳“落点”,发挥政府在宏观规划、公共服务、政策制度、行业管理等方面的主导作用。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在财政预算科目增加“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形成自然增长机制。聚焦社区治理现代化,以居家养老为目标,贯通“预防、治疗、照护、康复、临终关怀”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照护服务,建立相适应的管理体系。二是整合民政、医保、卫健等部门资源,积极构建“老年友好型”社区,大力推动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集养老院、日托中心、老人活动中心、社区食堂等于一体,当前加快社区食堂建设,列入各地民生实事项目,形成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的助餐服务模式。政府支持的适老化改造,优先改造高龄空巢独居、高龄重度失能家庭。三是发挥标准引领作用,积极落实《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基本规范》,改变养老“重设施轻服务”现象,推动养老服务专业化规范化。不断将机构专业化的服务延伸进家庭,稳妥推进“家庭养老床位”,打造就近、方便、专业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
瞄准“市场化”方向,激发产业活力,积极培育“银发经济”新动能。当前,养老产业已成为“新蓝海”。山东省是老年人消费大省,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潜力巨大、空间广阔。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将老年消费需求转变为银发经济。一是根据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养老需求,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的养老产品服务,打造养老旅游、养老教育、养老康养、养老护理等“养老+”模式,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娱乐休闲等。二是针对当前养老服务市场主体小而散的问题,鼓励具有养老服务建设、运营和管理资质的社会资本方进行整合重组,支持服务机构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成为养老服务的主力军。深化“放管服”改革,从金融、土地、税费及就业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的供给主体。三是将科技助老、智慧养老作为推动养老服务提质增能的着力点之一,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数据平台,实时发布餐饮服务、生活照料、家政服务、文化娱乐等信息。探索线上线下养老服务新模式,开发适老的智能化设备和产品,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紧急救助、精神慰藉、服务预约、商品选购等居家养老服务。
构建“大养老”体系,各方协同联动,着力形成养老工作人人参与新格局。一是加强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大力营造积极应对老龄化的社会氛围。强化社区老年教育、老年健康促进、志愿服务、社会参与机制建设,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举办或参与老年教育活动。支持新建小区将养老服务设施作为社区必备纳入公建配套方案。二是统筹调动专业心理工作和社会工作者,开展老年心理健康服务试点,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关怀、关爱服务。为空巢家庭建立老年家庭档案,实行包干服务或定期服务制。设立“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为老慈善募捐、慈善信托、志愿服务、互助服务等,推广实施“时间银行”,建立为老志愿服务储蓄、回馈、激励与评价机制。设立老年婚姻介绍所、社区老年学校,为老年人提供学习、书画、歌舞等日间照料活动。利用集中授课、广播、电视、网络等,开办老年书画、音乐、舞蹈、电脑班等,努力创造条件让老年人参与社会,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老龄力量。
(作者分别系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所所长)


上一条:山东实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
下一条:2024中国(山东)国际智慧养老产业展览会,5月27-29日盛大举办

返回列表

您可能感兴趣的新闻 POPULAR INFORMATION

2023版权所有 © 智领先行(山东)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备案号:鲁ICP备2023025907号-1